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
(资料图)
2018年7月的一个深夜,景顺长城基金办公室灯火通明,他们在做某互联网底层账户对接的最后准备。主要负责的高管和相关团队都跟着一起熬夜做测试。在香港跟股东开会的总经理康乐,也是一夜没睡,远程盯着进度,一直等到测试成功,才松了口气。
当时,公司IT(信息技术)部门的人较少,力量相对薄弱,也没有对接互联网产品的经验,让上任不久的康乐深感压力。这也让他深刻认识到,IT对业务的支持非常重要。他决定加大IT投入,确定金融科技发展战略,提升公司系统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到现在,IT团队人员相比以前增加了3倍,公司各项业务的科技支持能力得到成倍增长,并在部分领域进行了前沿科技的探索。
一直以来,景顺长城被誉为是合资公司很好的一个发展样本,公司长期聚焦主动管理业务,在股票投资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,成立20年,整体业绩长期居行业第一梯队。
康乐在接任总经理后,没有沿着已经比较清晰的特色化道路向前走,而是定下了向平台型公司发展的战略,目标是做“股票投资领先的多资产管理专家”,希望在保留股票投资优势的基础上,拓展全面的投资能力。他提出了“长板加宽,短板加长”的口号,长板指的是股票投资,短板则包括被动、资配与养老、金融科技等。五年多来,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,公司不仅保持了股票投资核心优势,固收+、量化、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等业务也有较出色的表现,公司管理规模从1100多亿元增长到超6000亿元。
景顺长城基金为什么能够成为合资基金公司中的优等生?康乐为什么会选择走平台型公募的道路?今年是景顺长城成立20周年,未来他对公司有什么规划?日前,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康乐,他表示,自己有很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,公募基金竞争激烈,不进则退,需要更加努力才能进步。
竞争激烈不进则退
证券时报记者:2011年你来到景顺长城,加入公募基金行业后,你对基金的认识有什么变化?
康乐:在早期,我认为基金是一类产品,后来越来越觉得应该是一种解决方案。公司发展也是,过去投资能力比较单一,后来往多元化方向以及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转变。我们不只是给客户提供一只产品,而是要根据资金的特性,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。
证券时报记者:2018年你出任总经理,上任初期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?
康乐:我上任后,第一是重新梳理公司的发展方向,第一次开会就确定了公司愿景和中短期目标;然后是重新总结和提炼公司的品牌和企业文化。通过这两项工作统一思想,在大家达成一致后,下一步的工作是做投资能力的建设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的目标是什么?怎么进行投资能力建设?
康乐:当时公司定下的战略目标是:做股票投资领先的多资产管理专家。我们在主动股票管理方面做得不错,口碑也很好,历史上拿过几次股票基金年度和长期冠军,但我们的长板只有股票,量化刚刚有一些基础。短板在于固收产品线不完善,被动刚起步、资产配置还是空白。
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口号:长板加宽,短板加长。主动股票虽然是我们的长板,但还需要加强,我们当时股票投研团队还比较精简,风格也不够多样化。同时要大力补短板,我们已有的量化、传统固收业务需要持续投入和提升,还要建立新的投资能力,设立混合资产部、ETF与创新投资部、资配与养老投资部等。必须持续投入投资能力建设,从长期来看,好的投资回报才是根本,不能提供好的回报就对不起客户的信任,也谈不上发展。
证券时报记者:为什么没有走已经比较清晰的特色化道路,而要定位为多资产管理?
康乐:首先,从长远看,资产管理是一个看存量的行业,规模效应很强。海外基金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,投资能力都是很齐全的,而且小公司很可能被大公司收购。其次,从需求的角度,资金的属性越来越多元,需要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去匹配,所以我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具备。如果投资能力上有短板,资金没法在体系内循环,可能就从短板的地方流走了。第三,如果资产过于单一,很难应对市场波动,从公司经营的角度,也需要业务分散化以提高抗风险能力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有较强的危机感?
康乐:我们在内部总说自己是颈部公司,一层意思是我们目前的市场地位在颈部,另一层意思是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,如果不能突破,很难进步。公募基金竞争非常激烈,如果不努力,随时有掉队的可能,而如果退步,可能就没有机会再追赶上。现在拥有公募牌照的公司近200家,有1万多只基金产品,我们只有往平台型公司方向发展,才能更强大,而且平台建设是越早做越好,越到后面越困难。因此,我们要具备各种投资能力,而且其中要有几项很强,其它也不能差,中后台运营能力也要跟上,包括IT的科技能力也要提升,才能在行业站得住。
补短板还应该更快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补短板进展得怎么样?
康乐:我们在补短板上有一定进展,但应该还要再快一点。资产管理是人的行业,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做人才建设,大部分靠内部培养,也有部分会从外部引进。外部引进的难度比较大,要找到合适的人很难,而且引进的周期也比较长。在人才建设方面,我们的战略是要先投入,不投入就没有人,更谈不上能力建设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近期想要突破的业务是什么?
康乐:一是资配与养老,二是被动。资产配置与养老团队会布局包括FOF(基金中的基金)、固收+、偏债混合等带有资产配置属性、相对来说波动也较低的产品。不能承受太大波动,同时又希望获取一定收益来对抗通胀的稳健型投资者,对这类产品的需求还是非常明显的。
资配与养老是慢工出细活,需要把业绩这条线画出来,有业绩才能获得客户信任。
证券时报记者:在被动资产方面,你们怎么发展?
康乐:从长远看,被动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类别。目前公募被动产品的格局已基本形成,未来将是赢家通吃,要找到自己的路径走出来,非常困难。但我们还是会努力尝试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。比如一些指数的升级,我们可以对一些指数做改造使其更聚焦更纯粹,在这方面形成特色。也比如在一些赛道上还没有全球化的产品,向全球拓展也是值得尝试的方向。
“宁取细水长流
不要惊涛裂岸”
证券时报记者:请谈谈你们长板加宽的战略。
康乐:公司要打造成平台型公募,在主动股票方面需要做到风格全覆盖、行业全覆盖。近年来,全球政治、经济都处在动荡期,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很难估量。A股市场实施全面注册制后,股票也越来越多,投资越来越困难,我们想要维持原来的一点点基础和优势并不容易。公司投资高管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主动股票上,我自己也很关注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具体怎么做?
康乐:首先是团队建设,我们有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两条路。一方面注重内部培养,加大校招的力度,加强对研究员的培养,从内部培养基金经理。另一方面,从外部引进一些我们欠缺的、短时间内培养不出来的某些风格的基金经理。经过努力,公司现在主动股票投研人数已增加到50多人。
不过,我们科技领域投研力量还要进一步加强。科技更新速度很快,细分子行业也很多,对人力需求比较大;另外还要求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做研究,如果没有积累,根本无法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。我们正在努力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力量,希望能配备足够多的研究员,以及相应的基金经理,在趋势来临前做好准备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对投研团队怎么管理?
康乐:景顺长城基金的投资理念是“宁取细水长流,不要惊涛裂岸”,本质是基本面出发的长期投资。在这一大前提下,我们是基金经理负责制,基金经理独立决策,全权负责投资结果。
我们追求风格多元化,就要淡化层级,营造平等氛围。我们内部讨论时常说的一句话是:群龙无首,天下大吉。当然,群龙无首针对的是风格,不是指管理。我们不希望有过于权威的风格影响其他团队成员在风格上的独立性。
在管理上,管钱跟管人要分开。分管投资业务的高管不管钱,也就是不做基金经理,主要是给投研团队做服务。基金经理则少承担管理工作。管钱跟管人需要的能力也不一样,不想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们怎样约束基金经理的行为,比如极致投资、风格漂移等?
康乐:国内在这方面与海外有较大差别,海外是靠基准和跟踪误差来控制基金的投资。A股还是新兴市场,市场有效性还在提升,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,目前基准与跟踪误差是软性的。我们鼓励基金经理风格多元化,但不鼓励基金经理很极致地投资于一两个赛道,同时要求基金经理的风格保持稳定,不能来回漂移。
景顺长城基金从成立起,就建立了回顾机制,每个季度,分管投资的高管和风控团队会结合基金的持仓和交易数据,分析基金经理组合、交易的特征,做归因分析,以此给基金经理画像。针对本季度的操作,对每个基金经理都有类似答辩的交流。通过这种机制,如果基金经理没有风格,会帮他把风格找出来,如果基金经理有风格,要求保持稳定,如果基金经理想改变风格,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变,具体想怎么变。
证券时报记者:请谈谈公司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期限。
康乐:我们一直是考核长期,三年五年占60%,一年占40%。如果基金经理业绩不好,公司会给他三年时间去调整,帮助他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。考核期过短,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会因此受到影响,导致操作变形,这对基民不负责任。我们尽量避免基金经理在投资行为上短期化,鼓励保持与持有人利益和市场长期方向一致。
“你可能很努力
但别人可能更努力”
证券时报记者:你怎么看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前景?
康乐:我们对公募基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,海外研究机构过去有个报告,认为未来五年全球资管增量的一半在中国。公募基金是市场化程度最高、管理最规范的资管子行业,而且主动投资能力优势明显,公募基金未来的增速可能高于整体资管行业。
证券时报记者:权益基金的波动较大,影响了客户的投资体验,你怎么看?
康乐:首先要理性看待波动。权益类基金要获得好的超额收益,是需要承担一定波动的,风险和收益往往相伴相生。但如果波动过大,客户的确会因为拿不住而影响盈利体验。所以,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很重要。最好是先讲风险,再说收益,要让客户知道基金的风险、波动有多大,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个投资。
证券时报记者:都说基金“好发不好做,好做不好发”,这方面你们怎么做?
康乐:我们会在规模和业绩之间做一些平衡和选择。基金经理如果觉得规模超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,我们会选择做相应的控制。在某类风格比较极致或某位基金经理很火的时候,我们也会低调处理,不再过多做主动推广。
另外,在产品发行上最好能有些逆向布局。比如去年底今年初,成长股处于低谷,此时就应该发成长风格基金,我们也有发行这类风格的产品,发行很惨淡,但确实能赚到钱。
证券时报记者:公募基金行业是不是特别“卷”?
康乐:公募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,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你可能很努力,但不知道别人是不是更努力,所以大家精神压力都比较大。特别是基金经理业绩不好时,各方的压力铺天盖天就来了。我们很关注基金经理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平衡,净值给他们的压力已经足够大了,公司尽量少给他们压力。同时,想办法帮他们做心理建设和疏导情绪,尽可能让他们保持心态稳定,不至于动作变形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