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我们刚说到,K3很难成为起亚那根救命稻草。却没预料到,关于起亚K3的故事还有后续发展。
2月16日,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COO杨洪海在线开麦,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称,“王传福,请教育好你的团队,水军也需要讲(讲)素质,你说我们是棒子车,请先反思一下你的产品?BYD品牌名字好听吗?不就是一句骂人的话吗?哪天你的产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?何时你能标真实里程数?何时你可以不弄虚作假?何时中国海关乘用车出口数据第一名是你?”六个问句,无疑是将杨洪海激烈的情绪展现地淋漓尽致。
此话一出,也是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抨击。他们纷纷表示,起亚这位高管是看比亚迪卖的好,看得着急眼红了。其中,不乏有人评论“起亚还没凉吗?”、“这年头还有人买韩国车?”。而面对网友或吐槽或质疑的言语,杨洪海选择了一一回怼回去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不过,这场“口水战”的另一位主人公——比亚迪,并没有加入进来,只是从容淡定地用“小迪快报”的账号圈出了杨洪海的账号,并简简单单地回了一句祝其新年工作顺利来结束这场闹剧。
至于,为何起亚高管和“迪粉”们打起这场口水战,还要说回到买车这个话题。
此事爆发的几天前,杨洪海曾发了一条关于15万MSRP(市场指导价)内选油车还是电车的话题。并且他表示,15万内坚决买燃油车,因为性价比最高;而电车的成本较高,厂家和经销商又都需要赚钱(目前除了特斯拉,大家都在亏钱,但特斯拉没有15万以内的产品)。
言外之意,电车的性价比不如燃油车。
然后,他的评论区就被比亚迪占领了,不少网友留言表示,我选择比亚迪秦DM-i,便宜、省油还先进。正是这些站队比亚迪的言论,刺激到了这位起亚高管,随后将话题升级为比亚迪与起亚之间的对抗。
说到底,在这场闹剧背后隐藏着的,还是起亚感觉自己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威胁,关键就在于比亚迪近期新上市的2023款秦PLUS DM-i冠军版,与起亚新K3形成直接竞争关系。
新款K3被视作是起亚最有可能起量的车型,然而,却遇到比亚迪带来一款“油电同价”的车型,恐怕此后在中国市场很难翻身。
具体来看,新款比亚迪秦PLUS DM-i冠军版售价区间9.98万-14.58万元,而起亚中期改款后的新K3的价格区间在11.29万-14.39万元。不过,起亚为了刺激消费,给出了高达2.3万元的优惠,优惠后的“放费价”仅从8.99万元起。如此,两款车的起售价只相差了1万元。
而且,在车身尺寸方面,起亚K3的长宽高数据为4666mm×1780mm×1450mm,轴距长度2700mm,相较于比亚迪秦PLUS DM-i小了一圈。从燃油经济性上来说,比亚迪的混动技术相当成熟,因此秦PLUS DM-i拥有比一般的传统燃油车更好的燃油经济性。再加上,电动机提供的强劲动力,使得秦PLUS DM-i拥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乐趣。
更何况,两款车的目标消费人群存在重合,这或许就能解释,为何起亚在面对比亚迪这个“大魔王”时,会变得格外敏感、激动。
现实,更是用数据显现出比亚迪的强势。根据官方数据显示,秦PLUS DM-i冠军版上市后,销售数据十分两眼,上市七天订单数为32058 辆。
这个数字一出,无疑让起亚压力倍增。原本,起亚渐渐在中国市场被边缘化,其势已然岌岌可危。想要翻身之时,却又遇如此强大的敌人,使得起亚未来要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激烈。
原本起亚电气化转型的步调就十分缓慢,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远不如国内自主品牌,甚至是其他合资品牌。尽管起亚推出了New Kia战略,计划以EV6为起点,在2023年到2027年的五年时间内,每年在中国市场推出至少一款E-GMP平台专用电动车,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。
如今的起亚,不仅是开拓电车市场无望,更是被混动汽车“杀”到了家门口,中国市场留给起亚的时间不多了。
诚然,起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,确实如杨洪海说的那样好。
根据公开资料,现代起亚集团在2022年全球总销量达到了684.82万辆,其中,起亚去年全球销量为290.36万辆,同比增长了4.6%,销量位居全球单一汽车品牌第七名。
只是这份荣光似乎与中国市场无关。2022年,起亚在华销量已经跌破到10万辆以下,只有94345辆,换算一下,这个数字仅占到起亚全球销量的3%。
更棘手的是,起亚已经陷进了资不抵债的漩涡。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,截止三季度末,江苏悦达起亚有限公司资产总额113亿元人民币,而负债总额约为122亿元人民币,算起来,资产负债率高达107.3%。
未来起亚的路在何方,恐怕起亚自己都不知道。
现在看来,杨洪海“碰瓷”比亚迪的做法,似乎有种以营销手段博眼球的感觉,毕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,引发骂战博得关注总比无人问津要强。
只是,起亚必须清楚,单纯依靠这种做法,终究走不长远。
(图片来源与网络,侵权删除)
关键词:
中国市场
比亚迪秦
亿元人民币